搜索




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

年代:宋代 作者:叶梦得



缥缈危亭,笑谈独在千峰上。与谁同赏。万里横烟浪。老去情怀,犹作天涯想。空惆怅。少年豪放。莫学衰翁样。

标签: 豪放诗

作品赏析

【注释】:
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(1135)作者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 ,为作者登临卞山绝顶亭有感而发之作。
词中抒发了作者归居后既旷达超迈又不免孤寂惆怅的矛盾情怀。
起首一句径直点题。危亭,《说文》:“危 ,在高而惧也。”此言亭之高,应题目的“绝顶”,绝顶亭就是因所在位置之高而命名。缥缈,隐隐约约,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,应题目中的“小亭”。
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,应题目的“登”字。由于小亭位于“绝顶”,故登亭之人有在“千峰上”之感。
这年作者已经五十九岁,看来登上绝顶亭不会是一个人来 。从下文“少年豪放,莫学衰翁样 ”看,同登的应该还有他的儿辈,很可能是他的少子叶模。这个字还有它特殊的意义,表示出虽老而仍登此绝顶小亭的欢畅心情。
上片末两句,“万里”,喻其广远,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 ,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。
“烟浪 ”形容烟云如浪 ,与“万里”相应。北望中原 ,烟雾迷茫,不知恢复在何日。“赏”字不只为了协韵 ,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在内。
“与谁同赏 ”即没有谁与之同赏 ,回应“ 独”字。“ 独在 ”而推及“同赏”,“同赏”又感叹“与谁”;欢快味的“赏”字与压抑感的“独”字连翩而来,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。
过片两句 ,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。“天涯想”,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。年龄虽老,壮志未衰,“犹作”二字流露出“天涯想”的强烈感情。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 ,复出不知何日 ,独自登临送目,纵有豪情 ,也只能是“ 空惆怅”。“空惆怅”三个字收住了“ 天涯想”。而胸中热情,又不甘心熄灭,便借吩咐随侍的儿辈说 :“少年豪放 ,莫学衰翁样。”这里的“ 衰翁样”指的是“空惆怅”,借“少年豪放”借回复到“天涯想”的豪情壮志上去。“少年豪放”。一句与第二句的“笑谈”二字相呼应,针线绵密。

叶梦得(1077~1148) 宋代词人。字少蕴。苏州吴县人。绍圣四年(1097)登进士第,历任翰林学士、户部尚书、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。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,故号石林居士,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,如《石林燕语》、《石林词》、《石林诗话》等。绍兴十八年卒,年七十二。死后追赠检校少保。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,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。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,叶梦

更多介绍
其他作品更多>>
  • 水调歌头·渺渺楚天阔》 渺渺楚天阔,秋水去无穷。两淮不辨牛马,轻浪舞回风。独倚高台一笑,圉圉游鱼来往,还戏此波中。危栏对千里,落日照澄空。子非我,安知我...
  • 水调歌头·江海渺千里》 江海渺千里,飘荡叹流年。等闲匹马相过,乘兴却翛然。十载悲欢如梦,抚掌惊呼相语,往事尽飞烟。此会真难偶,此醉且留连。酒方半,谁轻使...
  • 水调歌头·修眉扫遥碧》 修眉扫遥碧,清镜走回流。堤外柳烟深浅,碧瓦起朱楼。分付平云千里,包卷骚人遗思,春色入帘钩。桃李尽无语,波影动兰舟。念谢公,平生志...
  • 水调歌头·今古几流转》 今古几流转,身世两奔忙。那知一丘一壑,何处不堪藏。须信超然物外,容易扁舟相踵,分占水云乡。雅志真无负,来日故应长。问骐骥,空矫首...
  • 水调歌头·河汉下平野》 河汉下平野,香雾卷西风。倚空千嶂横起,银阙正当中。常恨年年此夜,醉倒歌呼谁和,何事偶君同。莫恨岁华晚,容易感梧桐。揽清影,君试与...
  • 水调歌头·秋色渐将晚》 秋色渐将晚,霜信报黄花。小窗低户深映,微路绕欹斜。为问山翁何事,坐看流年轻度,拚却鬓双华。徙倚望沧海,天净水明霞。念平昔,空飘荡...
  • 浣溪沙》 小雨初回昨夜凉。绕篱新菊已催黄。碧空无际卷苍茫。千里断鸿供远目,十年芳草挂愁肠。缓歌聊与送瑶觞。...
  • 浣溪沙》 睡粉轻消露脸新。醉红初破玉肌匀。尊前留得两州春。剩挽雕盘敧醉帽,重催飞骑走红尘。十年兰茝笑骚人。...
  • 浣溪沙》 荷叶荷花水底天。玉壶冰酒酿新泉。一欢聊复记他年。我亦故山归去客,与君分手暂流连。佳人休唱好因缘。...
  • 浣溪沙》 休笑山翁不住山。二年偷向此中闲。归来赢得鬓毛斑。瓮底新醅供酩酊,城头曲槛俯淙潺。山翁老去此山间。...
  • 浣溪沙》 绛蜡烧残夜未分。宝筝声缓拍初匀。斗枢光照坐生春。便恐赐环归衮绣,莫辞挥翰落烟云。凤城西去断离魂。...
  • 浣溪沙》 绿野歌欢喜见分。骤惊和气晓来匀。妙歌谁敢和阳春。梅蕊旧年迎腊雪,月华今夜破寒云。独醒争笑楚人魂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