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亭有高会,行子得良时。日动映江幕,风鸣排槛旗。
绝荤终不改,劝酒欲无词。已堕岘山泪,因题零雨诗。
【鹤注】新亭在梓州,当是广德元年作。
新亭有高会①,行子得良时②。日动映江幕,风鸣排槛旗。绝荤终不改,劝酒欲无辞。已坠岘山泪③,因题零雨诗。
(上四新亭会送,是景。下四惜别诸君,是情。座客必有绝荤者,故诗中及之。顾注谓指汉中王者,或然。且诸客中当有仕梓而去者,故用岘山碑以志去思。旧注谓送客至襄阳者,太泥。)
①晋乐曲:“新亭送客渚。”《史记》:宋义置酒高会。《楚辞》:“吉日兮辰良。”②《晋书》:羊祜尝登岘山置酒。祜没,襄阳百姓建碑其上,见者莫不流涕,杜预因名为坠泪碑。③孙楚《陆阳候送别》诗:“晨风飘歧路,零雨被秋草。”
-----------仇兆鳌 《杜诗详注》-----------
杜甫(公元712—公元770),汉族,河南巩县(今巩义市)人。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杜少陵,杜工部等,盛唐大诗人,世称“诗圣”,现实主义诗人,世称杜工部、杜拾遗,代表作“三吏”(《新安吏》《石壕吏》《潼关吏》)“三别”(《新婚别》《垂老别》《无家别》)。原籍湖北襄阳,生于河南巩县。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。唐肃宗时,官左拾遗。后入蜀,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,加检校工部员外郎。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、杜工部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一生写诗1500多首,诗艺精湛,被后世尊称为“诗圣”。
更多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