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



凤箫吟

年代:宋代 作者:韩缜



锁离愁,连绵无际,来时陌上初熏。绣帏人念远,暗垂珠泪,泣送征轮。长亭长在眼,更重重、远水孤云。但望极楼高,尽日目断王孙。
消魂。池塘别后,曾行处、绿妒轻裙。恁时携素手,乱花飞絮里,缓步香茵。朱颜空自改,向年年、芳意长新。遍绿野,嬉游醉眠,莫负青春。

标签: 宋词三百首

作品赏析

【注释】:
此词借咏芳草以寄托别离情绪。全词以芳草为中心,尽管字面上没有“草”的字眼,而“连绵无际”、“陌上”、“珠露”、“长亭”、“王孙”、“池塘”、“绿妒”、“香茵”、“芳意”、“绿野”等词,无一不在写草,所以离情也处处由芳草带出。词中在表现上用了正比和反比手法,即描写芳草越繁华茂盛,带出的离愁越浓越沉重;描写芳草越生机勃勃,反映主人公的心绪越萧瑟悲凉。
起首二句先从游子远归即赋别离说起。春风如醉,香气似熏;陌上相会,情意绵绵,此处系用江淹《别赋》句意:“闺中风暖,陌上草熏。”遗憾的是游子来去匆匆,才相会又将赋别离,在惜别者的眼中,那连绵不断的碧草 ,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 ,使人触景伤情。接着“绣帏”三句,形容游子归来以后旋即匆匆离去。这里主要点出深闺思妇垂泪泣送的形象,同时还体现出露滴如珠泪的碧草之神 ,所谓“春草碧色,春水渌波,送君南浦,伤如之何。”(《别赋》)真是深闺念远,南浦伤别,可以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了。此处用拟人手法将碧草化作多情之人,亦似在为离别而垂泣,如此以来化静为动 ,增添了伤离的黯然气氛。
“长行”两句,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。他行行重行行,不见伊人倩影,但见遍地芳草,远接重重云水,这里以云水衬出春野绿意。一“孤”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怀 。下面随即折回描写思妇形象,“但望极”两句,是写她独上危楼、极目天际,但见一片碧色,却望不到游子的身影。此处即用“王孙游兮不归,春草生兮萋萋”句意,道出了思妇空自怅望的别恨。
下片“销魂”三句,是回忆当年。“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 ”,本为谢灵运的名句,词人忆及昔日同游池畔,旋赋别离,句中不仅深有沧桑之感,而且也没有离题。记得那时她姗姗而行,罗裙轻拂,使绿草也不禁生妒;这是反用牛希济“记得绿罗裙,处处怜芳草”词意,以绿草妒忌罗裙之碧色,来衬托出伊人之明媚可爱,从而由草及人,更增添了对她的怀念之情。“恁时”三句,仍是回忆 。“恁时”即“那时”,连上“曾行处、绿妒轻裙”时事。他轻携素手,在絮飞花乱的暮春季节里,漫步于如茵绿草之间。而眼前的如茵绿草 ,又使他兴起无限感喟 。“朱颜”两句,从刘希夷诗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化出,时光流逝,人事已非,相逢不知何日。自己年华已经渐老,只有芳草却是春风吹过而新绿又生。结末呼应上文,愿人们毋须触景伤情,当春回大地、绿满田野之时,可以放怀宴游,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。这首词妙在巧用拟人手法,把点点离愁都化作可感之物。全词颇具空灵之美。

韩缜(1019~1097)字玉汝,原籍灵寿(今属河北)人,徙雍丘(今河南杞县)。韩绛、韩维之弟。庆历二年进士。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,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。曾出使西夏。哲宗立,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,罢知颍昌府。绍圣四年卒,年七十九,谥庄敏,封崇国公。《宋史》、《东都事略》有传。《全宋词》录其词一首。   韩缜,字玉汝。登进士第,签书南京判官。仁宗以水灾求直言,缜上疏曰:“今国本未立,

更多介绍
其他作品更多>>
  • 凤箫吟》 锁离愁,连绵无际,来时陌上初熏。绣帏人念远,暗垂珠泪,泣送征轮。长亭长在眼,更重重、远水孤云。但望极楼高,尽日目断王孙。消魂。池...
  • 崇法寺》 外闻云际山,中有古招提。新秋喜远览,锐意穷攀跻。出郭值微雨,凉风晓萋萋。陂陀越大岭,沙路净无泥。野活稻田秀,耒耜洞沟畦。登岑复入...
  • 庚子八月八日再游东山寺》 蜀师当日戍黄金,此地由来险阻深。漾水东流自纡直,泰山北望正嵚崯。凉风肃物初秋意,膏泽愆期旦书阴。同是天涯未归客,荒烟斜日正登临。...
  • 》 唐蒙论巴蜀,通道至卭僰。列郡徼西南,夷居半岩壁。...
  • 》 君恩未报身何有,且寄扁舟梦想中。...
  • 》 剑外吾能说,山川大抵同。君行在巴徼,民俗半夷风。...
  • 》 火田租赋薄,监井岁时丰。地里舆星直,江流汉水通。...
  • 游东山寺》 久有东林约,因乘暇日游。眼明初出郭,神王欲凌秋。野旷骞孤隼,江清飏远鸥。近山青嶂合,多稼绿云浮。鸡犬声相接,沟塍水乱流。度桥喧从...
  • 游贾氏南园》 江堤杨柳碧毵毵,间访名园郡郭南。垅麦生齐知雨足,海棠开遍觉春酣。门前幽径通芳蕙,竹里虚亭对远岚。风物有情应笑我,不携歌酒只清谈,...